当前位置:首页 > 交流板块 > 粉丝杂谈 >正文

简单写一下转岗一年记

简单写一下转岗一年记


从「运营」到「产品」


之前有些朋友对我换岗位还蛮惊讶的,原话是「你之前做了挺久运营的,还能这样转岗」。对此我当时就是打哈哈:「有工都得做」。但实际上能这样转岗,并不全是偶然。


首先是「长期的准备」。


其实从挺久之前我就对产品功能设计感兴趣,在2019年时,就已经在思考如何转型。同时,在本职工作中也尽量去做一些产品相关的工作。


在我看来,运营与产品的区别是以不同的方式给用户交付更好的体验。产品是通过设计一个新的功能,而运营则是通过活用现有的功能来实现。两者之间是有重叠的部分的。


举个例子,我曾经通过组合3-4个工具,来建立了团队的内容产出流程。当团队用这个流程稳定产出内容后,将各个工具的核心功能点提炼出来,供产品经理参考做产品设计。有点相当于使用现有工具组装出产品的MVP,马上落地实践,获得用户反馈。


除此之外,我还做部分市场调研、业务数据统计和项目管理工作,这些都是可迁移的技能。


当然,无论运营与产品关系多么紧密,分工上始终还是有所差异。我也存在部分的短板。最明显的应该是做交互设计的能力。我擅长的是「组装现有功能」,但明显缺少了「创新设计的能力」。我对产品的质量有要求,但让我去从零设计一个好用的功能,却有点无从下手。


有长处有短处,让企业接受我,「对垂直领域的了解」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。


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,低垂的果实都被摘下后,通用的产品方法论,可能相对来说无法带明显效益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了解垂直领域的人,会更快地捕捉到用户的需求。运营视角和领域积累,产运联动的工作做起来表现会更好。


从「大厂」到「独立产品公司」


大公司的同级竞争相对激烈,层级多导致汇报工作多,且互联网公司存在一定赛马机制,其它部门可能会来抢你的业务……这些「内卷」原因已经讨论过很多了,在这样的环境中,需要表现得漂漂亮亮,随之会带来一些强迫、焦虑的心态。


我自己亲身的体验是,到了独立产品公司后,做事的心态从「这件事必须做到完美」,改为「这件事必须做得精准」。


自负盈亏的独立产品,需要考虑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有意义,是不是真的能带来业务效果/收入,简单来说就是回归价值本身。一方面需要从精神上更有owner意识,另一方面也松一口气:会觉得自己在做实事,卖的是专业性,而不是服从性。终于不用做PPT图表雕花这样的汇报工作啦!

【点“地推任务网”查看更多内容或有问题联系我们”】

交流评价